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:由于秋苗發病面積小、病情輕,且西南地區、漢水流域等主要冬繁區冬季氣溫偏低、降水偏少,小麥條銹病冬季擴展緩慢。截至2月底(2013年2月27日),全國小麥條銹病冬繁面積為31.6萬畝,僅為輕發的2011年同期的二分之一,比2012年同期減少62.8%;發病范圍涉及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重慶、甘肅、陜西、湖北7。ㄊ校┑30個市(地區)95個縣(區、市),發病縣點數比輕發的2011年同期減少15個,比2012年同期減少35個。 四川省于2012年11月20日在綿陽市梓潼縣見病,全省始見期比2011年提前1天,屬偏早發生年份;此后,綿陽、廣元、德陽、南充等盆地北部地區以及涼山、攀枝花等攀西地區陸續在1-2月份顯癥,遂寧、資陽、眉山等盆地中部地區以及瀘州等盆地南部地區在2月中下旬顯癥。截至2月底,全省共有10個市(州)的31個縣(區、市)發病,發病面積為10.8萬畝;與2012年同期相比,發病縣數減少34個,發病面積減少48.3萬畝。目前,除廣元市劍閣縣已進入擴散流行階段,涼山州寧南縣、德昌縣處于點片發生期外,其余大部見病地區仍為零星發生。 云南省于2012年12月12日在臨滄市永德縣、麗江市永勝縣見病,全省始見期與2011年相同,大部地區始見期在12月底以后,普遍晚于常年。截至2月底,全省共有臨滄、麗江、昆明、曲靖、楚雄、玉溪、大理、迪慶、西雙版納、德宏、保山、文山、紅河等13個市(州)的53個縣(區、市)發病,發病面積為15.8萬畝;與2012年同期相比,發病縣數增加1個,發病面積減少5.2萬畝。目前,條銹病主要在早播旱地麥上零星發生,秋播麥苗尚未顯癥。 湖北省在襄陽和隨州市3個區(市)、陜西省在漢中1個縣見病,兩省始見期分別為2012年11月28日、11月21日,比2011年分別晚2天、7天。目前,兩省發生面積分別為3.6萬畝、0.3萬畝,均為零星發生。 重慶和貴州始見期在2月中、下旬,接近2012年同期,明顯晚于常年;分別在豐都、梁平、南川和六盤水及畢節零星發生。 甘肅省僅在隴南市2個縣川壩區查見條銹病零星病葉,發生面積1.1萬畝。 河南省目前尚未見病。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,3月份,西南、西北和漢水流域等條銹病早春流行區氣溫正;蚱,大部區域降水正;蚱,其中云南、四川南部、貴州大部偏少2至5成,對病害發生流行有一定不利影響,預計3月底全國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200萬畝。 鑒于小麥條銹病發生流行受氣候條件影響大,且區域間、品種間、地塊間差異大,各地區應高度重視,加強病情監測,及時掌握病情發生動態。西南地區、漢水流域、陜甘南部等條銹病冬繁區要繼續開展定點系統調查和面上普查工作,準確發布中短期趨勢預報,并積極進行有效的早期控制;湖北江漢平原、河南南部等關鍵橋梁區要密切關注條銹病傳播動態,及早開展帶藥偵察,努力減輕病害向江淮、黃淮及華北地區蔓延程度,保障小麥生長安全 |